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探討紅酒泡洋蔥的益處 - 檞黃素 What 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Quercetin?

以下文章收錄在<醫•藥•人>雜誌

作者:歐偉忠 Carson Au (註冊藥劑師)

上期<醫人>筆者評論白藜蘆醇,被坊間認為它是最好的補健產品。有趣的事,筆者在YouTube 看到多個來自台灣的影片,它們都是宣稱白藜蘆醇對健康很多,把它弄得有點「神化」了。若然白藜蘆醇是最佳男主角的話,那麼最佳女主角應是檞黃素。因為沒有槲黃素的話,我們身體很難吸收白藜蘆醇。今期筆者為大家探討槲黃素。

檞黃素是什麼?

檞黃素來自英文Quercetin,它在其他文獻亦被稱為五羥黃酮、檞皮素或俗稱洋蔥素。檞黃素是黃酮類的一種,而普遍認為黃酮類如多酚類一樣,它們都是對身體有的抗氧化物。坊間把Quercetin 稱為洋蔥素其實是不合適,因為自然界中有多種植物含有Quercetin,這種化學物質不是洋蔥獨有。銀杏 Ginkgo biloba,貫葉連翹 Hypericum perforatum(聖約翰草 St John's Wort) ,黃花接骨木 Sambucus canadensis (長老 elder) 皆含有檞黃素。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內檞黃素和其他化學物質連結。例如槲黃素和糖份子結合被稱為槲黃素糖苷(Quercetin Glycoside),槲黃素糖苷可與不同的糖結合例如如葡萄糖,鼠李糖(rhamnose),芸香糖 (rutinose)等等。不同的植物含有不同濃度槲黃素糖苷,以洋蔥為例,洋蔥皮含有微量的槲黃素糖苷,大量槲黃素。而洋蔥肉則相反。兩者在醫藥用途上是有很大分別,其中一個原因是一系列的槲黃素糖苷是容易彼腸道吸收,而純槲黃素吸收能力是很困難。市場上的槲皮素産品大部是純檞黃素,應值得注意這一點。

紅酒泡洋蔥的由來

有一份文獻硏究白藜蘆醇容易被腸道和肝臟的酵素分解,而洋蔥內的檞黃素正好抑制這些化學作用。可能就是這種因素,紅酒泡洋蔥的食療隨之而誕生。當然,這並不是最有力的說法,但是回想一下,到底這條偏方是誰人發明?查閱互聯網分別用中文和英文"紅酒"、"洋蔥"、"食療"、"red wine"、"onion"、"recipe "等關鍵字,找到一名叫赤茂俊雄的日本人,資料 顯示根據赤茂俊雄的硏究,紅酒泡洋蔥有莫大好處等。大多數網站所屬的資料全是轉貼別人的資訊,而筆者再三找尋誰是赤茂俊雄,一篇文章也找不到。到底是否真有此人,還須再三搜查一番!

檞黃素的功效

値得討論一點是檞黃素的醫藥功效被科學家不斷硏究。利用Pubmed搜尋,找到過千份與檞黃素有關的硏究。細心地嚴選一下,當中大概有五十多份人類臨床硏究。整體來說檞黃素有抗氧化功效、有抗敏感如哮喘、濕疹等。更可以減低血壓、控制糖尿病、幫助運動員回復體力等。以下為大家探討一下。


抗敏感症

普遍認為檞黃素有抗敏感功效,它的功效與抗組織胺類似。並且能降低嗜鹼性粒細胞(basophils) 分泌。動物實驗測試顯示,檞黃素能抑制免疫蛋白球E功能,減少組織胺分泌。而從臨床試驗中,有一項來自日本的硏究[1],當中有二十多人接受八周異槲黃苷(isoquercitrin)或安慰劑雙盲測試,參與者服用100200毫克的異槲黃苷或安慰劑。參與者必須在花粉傳播大約四星期前服用異槲皮苷,結果發現服用異槲黃苷者減少花粉症眼部症狀,而鼻部症狀則沒有分別。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白內障、糖尿病神經線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有一份臨床硏究[2]34名參與者塗含槲黄素的藥膏,每天塗三次,試驗期為四週。結果顯示槲皮素能降低糖尿病神經線病變所引起的腳步痳痺、痛楚等不適。

有大約1000人參與的隨機雙盲硏究[3],分別服用安慰劑或含500亳克或1000毫克的復方槲皮素藥片。這種復方藥片內含槲黄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3(煙酸)。這項測試為期十二週、參與者年齡介乎1885歲,孕婦和小孩不能參與這項測試。這項硏究的目的是測試槲黄素可否降低引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如血壓、血脂等。結果顯示服用槲黄素一群輕微降低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和膽固醇。服用高劑量的槲皮素的一組,他們的高密度脂蛋白亦輕微下降。其他風險因素如血糖、C反應蛋白球、白介素6和白介素10則沒有分別。值得一提是這項硏究是製造商資助,但是硏究報告並沒有因為受資助而吹噓槲黄素的好處。

前列線炎

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硏究,三十多名男士患慢性前列線炎(chronic prostatitis)參與這項測試,分別服用安慰劑或500毫克槲黄素為期一個月。結果顯示服用槲皮素參與者減低痛楚指標[4]

高血壓

多項動物硏究發現槲黄素能控制高血壓,而有兩項臨床硏究顯示不一致的結果。有一項雙盲硏究,參與者男女皆沒有高血壓症,而他們服用安慰劑或1000毫克的槲黄素二十八天,結果顯示槲黄素沒有降低血壓[5]。另一項硏究測試患高血壓症病人服用730毫克槲皮素二十八天,結果顯示槲黄素降低收縮壓為7毫米汞柱和舒張壓5毫米汞柱[6]

槲黄素與藥物相互作用:

白藜蘆醇的例子可見槲黄素能抑制身體由一些酵素,從而令白藜蘆醇吸收量增加。有多項來自動物測試報告指槲皮素與藥物產生相互作用,當中已地高辛(Digoxin)最為關注[7],因為服用高劑量的槲黄素提升地高辛吸收,而份量過多地高辛增加中毒機會,甚至可以致命。槲黄素抑制CYP450酶包括CYP3A4CYP1A2 、增加CYP2A6酶。槲皮素亦干擾體內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 藥物不容易排出腸道,令吸收份量增加,地高辛是其中一個例子。

劑量和副作用

槲黄素成人劑量介乎於每天服用200-1000毫克,而小童則不建議服用。因為兒童劑量還沒有被臨床測試,所以藥用劑量沒有被確定。槲黄素副作用包括頭痛、而高劑量則引致嘔吐、腸胃不適等。

結語:

從紅酒泡洋蔥認識白藜蘆醇和槲黄素。很多科學家作出不同硏究他們藥用價值,但是臨床硏究仍然是缺乏。筆者相信飲用紅酒泡洋蔥偏方沒有毒性,對身體沒有壞處。但是若然病人服用其他處方藥物例如地高辛就必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避免藥物和這些產品產生相互作用而導致藥物中毒。






[1]    Kawai M, Hirano T, Arimitsu J et al. Effect of enzymatically modified isoquercitrin, a flavonoid, on symptoms of Japanese cedar pollinos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09;149:359-368
[2]    Valensia P, Devehath CL, Richards, JL, et al. A multicenter, double blind, 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ial neuropathy: a preliminary report.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05;19:247-253.
[3]    Knab AM, Shanely RA et al. Influence of quercetin supplemenation on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J Am Diet Assoc 2011;111:542-549
[4]    Shoskes DA Zeitlin SI et al Quercetin in men with category III chronic prostatitis; a preliminary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Urology 1999;54:960-963
[5]    Conquer JA Maiani G, Azzini E et al. Supplementation with quercetin markedly increases plasma quercetin concentration without effect on selected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isease in healthy subjects. J Nutr 1998;128:593-597
[6]    Edwards RL, Lyon T Litwin SE et al. Quercetin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J Nutr 2007;137:2405-2411
[7]    Wang YH, Chao PD Hsiu SL et al. Lethal quercetin-digoxin interaction in pigs. Life Sci 2004;74-1191-1197

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探討紅酒泡洋蔥的益處 - 紅酒的白藜蘆醇 (Resveratrol) Explore thebenefits of red wine onion bulbs!

以下文章收錄在<醫•藥•人>雜誌


作者:歐偉忠 Carson Au (註冊藥劑師)

不知道那個年頭坊間流行吃紅酒洋蔥的食療偏方。互聯網數千個搜尋結果關於紅酒泡洋蔥食療,至於它的好處更是多不勝數。例如它可以抗衰老、治療糖尿病、關節炎、心臟病、癌症、皮膚過敏、濕疹、痛風等等。更有報章報導名人服用它的好處,給人一種印象是不吃不能的現象。到底紅酒泡洋蔥有什麼好處?有沒有科學理據和臨床實驗支持?紅酒洋蔥主要的化學物質是什麼?筆者為大家拆解它的真面目。

紅酒和洋蔥早已給我們健康的形象。以紅酒為例,坊間的智慧認為紅酒含有抗氧化劑,所以飲用紅酒可以保護心臟等。此說法來自早期醫學界所說(French Paradox ) 。中文可譯作「法國人的悖論」。這項悖論是醫學界認為為何法國人食高脂食物、飮紅酒,而他們患心臟病的機會比英國人低。這樣的現象屬於流行病學的硏究。就是這樣的觀察令科學家不斷硏究,他們發現葡萄含有一種物質名稱是白藜蘆醇(Resveratrol)。過去多年有不少白藜蘆醇的硏究,大多數是動物硏究,而人類的臨床硏究則有限。

什麼是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是一種發現許多植物物種子內,主要作用是保護植物免受細菌,真菌,和紫外線輻射的傷害。葡萄,花生,小紅莓,日本虎杖含有白藜蘆醇。例如與葡萄外皮作對比,葡萄籽含大量的白藜蘆醇。而日本虎杖是一種植物含大量的白藜蘆醇。基於成本因素、坊間有些健康產品標題是白藜蘆醇,但是提取物來自日本虎杖。

白藜蘆醇被人體吸收嗎?

白藜蘆醇被腸道吸收,但是它被肝臟的酵素分解,令白藜蘆醇不能進入血液內。 白藜蘆醇在十二指腸和肝臟被分解製造硫酸和葡萄糖醛酸白藜蘆醇混合物。 有硏究還發現,黃酮類槲皮素能抑制十二指腸和肝臟的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學作用,從而提高血液水平[1] 而槲皮素亦即是洋蔥素或五羥黃酮。就是這樣,坊間那些白藜蘆醇產品含有槲皮素,聲稱幫助白藜蘆醇吸收。問題是兩者的份量對比應該是多少,現在還沒有硏究証實。例如服用250亳克的白藜蘆醇應和250亳克的槲皮素同時服用或應用更多,現仍然是個謎?

白藜蘆醇可以令人長壽?

若然大家看YouTube ,尋找白藜蘆醇很容易看到百多個相關的報導。美國60分鐘時事雜誌亦有一段白藜蘆醇的報導。大衛·辛克萊 ( David Sinclair)和他的團隊發現白藜蘆醇的影響酵母(釀酒酵母),果蠅,蛔蟲(線蟲)的生態。他們發現,白藜蘆醇提高了這些生物的壽命。 

他們在2006年發表的論文硏究白藜蘆醇對小鼠的健康和生存的影響。 13只小鼠分別餵飼標準的食物或高熱量食物,或沒有白藜蘆醇。這兩個高熱量組別的體重增加,但是,餵飼白藜蘆醇的一組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較少脂肪沉積於肝臟,增加粒線體細胞的功能。白藜蘆醇的抗衰老作用,可能是一種機制誘導5'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AMPK在肝臟中的脂肪代謝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增強脂肪酸的氧化,並下調活性的HMG-CoA還原酶,減少肝臟製造膽固醇。在一項研究中,小鼠餵食高脂肪的食物,高脂肪的飲食和服用白藜蘆醇,小鼠餵食白藜蘆醇的線粒體的數量有所增加,身體代謝率和耐力有所提升[2]

紅酒內的白藜蘆醇:

每一杯250ml的紅酒含白藜蘆醇大約1-4亳克。每一公升紅酒含白藜蘆醇含4-15毫克,該含量視乎釀酒師有否把葡提子皮放入釀酒,若然沒有的話,白藜蘆醇含量會更低。大衛·辛克萊 ( David Sinclair)在某個電視節目提出每天需要飲1000杯紅酒才攝取足夠的白藜蘆醇。這樣的說法筆者認為純屬猜測,因為直至現在,科學家還未知道白藜蘆醇的藥用份量。一點肯定的是飲用紅酒泡洋蔥是沒有害處,但有可能空氣令白藜蘆醇臨氧化,那麼飲用者有否吸取足夠白藜蘆醇便成疑。再者,臨床實驗用白藜蘆醇作測試由10毫克至5000毫克不等,所以很難說每天該攝取多少份量才足夠。

臨床數據:

有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利用高劑量白藜蘆醇補充劑給肥胖男性服用來測試身體代謝能力,胰島素敏感性[3]24個肥胖的男性被隨機分配到白藜蘆醇或安慰劑治療4週。結果顯示身體內的製造葡萄糖的量及葡萄糖氧化率保持不變。白藜蘆醇補充劑也沒有對血壓,能量消耗、內臟脂肪含量或炎症指數有任何影響。

白藜蘆醇的藥性:

白藜蘆醇的藥效是很復習特性知之甚少。雖然動物或試管式硏究指出它有多種功能,例如它可以影響SIRT1基因,亦可提升AMPK酶、 抑制 NF-kB 製造過程、抑制COX-2 酶等。整體地說白藜蘆醇的藥性是不確定,臨床數據亦沒有太大的正面支持[4]

白藜蘆醇價值55億港元:

Sirtis製藥公司專門硏發白藜蘆醇,而在2008年英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用7.2億美元收購 Sirtis Pharmaceutical。有趣的事葛蘭素在今年3月決定把Sirtis公司的硏究結束,公司亦然運作。但是硏究他們專利白藜蘆醇SRT-501的硏究便結束[5]

白藜蘆醇的劑量和副作用:

基於沒有正面的臨床數據支持,白藜蘆醇的劑量有點不確定。雖然坊間大多數白藜蘆醇產品份量為250毫克,但是不要以為這是正常劑量。白藜蘆醇沒有嚴重不良副作用。普遍的副作用大致是前額頭痛, 胃脹氣,皮疹,胃痛。

白藜蘆醇與藥物相互作用:

多項獨立文獻表示,白藜蘆醇與多種處方藥物有相互作用。原因是服用高劑量白藜蘆醇能抑制CYP450酶,特別是CYP3A4。處方藥物包括ketoconazoleLovastatinItraconazole等等。白藜蘆醇亦有抗凝血功能,所以服用避免白藜蘆醇和抗凝血藥如華法令 (Warfarin)、氯吡格雷 (Clopidogrel)Aspirin (阿司匹林) 等一起服用。

不老的傳說:

紅酒泡洋蔥是食療偏方一種,筆者盡最大努力,番閱多篇文章為大家探討紅酒內白藜蘆醇的益處。而含白藜蘆醇、葡萄籽、原花青素、洋蔥素被視為抗衰老主要物質,服用他們對身體有莫大好處。筆者認為事實上並不是那麼簡單、以白藜蘆醇作例子,有很多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例如白藜蘆醇的藥用份量、它的藥性是什麼、臨床有否正面數據支持、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服用它後病情真的有好轉?為什麼藥廠用55億港元買下硏發白藜蘆醇的專利權後又停止硏究?坊間那麼多抗衰老產品,他們真的可拿出臨床數據支持嗎?還是商家製造謀利的機會。人類幾千年來不斷尋找這個「不老的傳說」,真的有一天這個傳說成為事實,我們須要付出多少代價購買這張配方呢。



Reference: 參考資料:


[1] Resveratrol – Natural Medicines Comprehensive Database – Subscription only
[2] Lalita Subramanian et al Resveratrol: Challenges in Translation to the Clinic – A critical Discussion Clin Cancer Res 2010;16:5942-5948
[3] Morten, M Poulsen et al, High Dose Resveratrol Supplementation in Obese Me. Diabetes 62:1186-1195
[4] James M Smoliga et al, Resveratrol and health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n human clinical trials. Mol. Nutr. Food Res 2011, 55. 1129-1141
[5] Lynned Howells, D.P Berry et al. Phase 1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ilot Study of Microized Resveratrol (SRT501)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Metastases –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Cancer Prev. Res 2011;4:1419-1425

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橄欖苦苷的 (Oleuropein) 藥用價值? What is the clinical indication of Oleuropein (Olive Leaf Extract)?

以下文章收錄在<醫•藥•人>雜誌

作者:歐偉忠 Carson Au (註冊藥劑師)

橄欖油在現今社會廣泛地使用。橄欖是地中海國家和歐洲人主要食材之一。橄欖的歷史追溯到聖經和羅馬時代和希臘神話。橄欖樹是第一個植物園在“聖經”中指出它是“果實用之作食物,葉子乃為治病”。希臘人用作為發燒偏方。

橄欖葉的藥用用途在十八世紀代第一次提到,英國的丹尼爾·漢伯里一個橄欖葉茶的苦味物質​​可醫治的瘧疾和相關發燒等症狀。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1854年中藥學雜誌(Pharmaceutical Journal)。橄欖在中醫學亦廣乏使用。《本草綱目》記載橄欖:「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疼,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今人煮河純、團魚,皆用橄欖,乃知橄欖能治一切魚鱉之毒也。」而《滇南本草》道:「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症,能解濕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從歷史上看,橄欖或其橄欖油產品已被用來作醫學用途。

20世紀的後半部分等七國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地中海飲食與發生率降低 退化性疾病,尤其是冠狀動脈 心臟疾病,乳腺癌,皮膚癌, 大腸癌。這項研究啟發了大量的研究 地中海飲食。讀者們應注意除了橄欖油,地中海人飲食文化含有益健康的纖維,魚,水果, 這些食物亦可降低患心臟病、大腸癌風險。

製造橄欖油先把橄欖被壓碎後成果渣,第一次提取高品質的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 。然後可以果渣再次處理,以產生低質量的成品橄欖油(Olive Oil)。可以進一步用有機溶劑提取低質量的成品果渣油(Pomace Olive Oil)7 二零一二年消費者委員會一項市場調查發現,有「橄欖果渣油」以中文標示 「橄欖油」出售。市民應要小心選購。


活性成分

橄欖油被認為含大量抗氧化劑。雖然橄欖油的成份是複雜的,主要化合物包括油酸,酚類(polyphenol),角鯊稀(Squalene) 。橄欖油含大約72%油酸 ,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因為相對於高的油酸含量的大部分種子油主要由不飽和包括基本的奧米加6脂肪酸,脂肪酸,亞油酸。據報導,油酸在預防癌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酚類成分
橄欖油中酚類化合物提供了一些健康效益。一致的結論是特級初榨橄欖油比 細化初榨橄欖油具有較高的酚含量。酚類化合物的濃度取決於一些因素, 包括環境生長條件,方法提取橄欖油和儲存條件。橄欖油酚類包含羥基酪醇,酪醇,橄欖苦苷

實驗室硏究顯示羥基酪醇(Hydroxytyrosol)、橄欖苦苷(Oleuropein)可預防細胞DNA的損傷,從而可以防止誘變 癌細胞變異。然而,羥基酪醇具抗氧化能力, 因為它可以影響酶功效,包括環加氧酶(Cyclooxygenase)NAD(P)H氧化酶,3和減少血小板凝聚。最近,一種名為裂環烯醚萜(Oleocanthal)的衍生物[1],該化合物中具有刺激喉嚨作用和證明抑制環加氧酶的酶和抗發炎能力。這項發現同<本草綱目>記載橄欖可治咽喉疼說法一致。

低血壓/血管擴張:

1991年在格林納達大學藥學院(University of Grenada)的研究人員證實,橄欖苦苷具有血管擴張能力。最近,兩項研究表明,橄欖葉提取物抑制L-型鈣通道,導致降血壓效果。[2]

角鯊烯:

角鯊烯是一種三萜烴類化合物。自然界植物和動物普遍存在。它被發現在很大的不同份量。雖然橄欖油含約 0.7%的角鯊烯,其他食物和油脂有0.002-0.03%角鯊烯。特級初榨橄欖油含角鯊烯較高水平。身體把角鯊烯被輸送到皮膚。而皮脂具有較高的水平(12%)比其他脂肪組織高得多(0.001-0.04%)。由於角鯊烯的結構有可能清除氧化物,高濃度的角鯊烯可提供化學保護作用。初步認為是減低皮膚癌發病率較低的原因之一[3]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和關節疾病。關節和組織損傷發生由多種機制,其中有許多涉及活性氧種, 可造成破壞透明質酸和破壞膠原蛋白,蛋白多醣,蛋白抑製劑。油酸可轉化為二十碳三烯酸(ETA)然後轉化成白三烯A3LTA3)。 LTA3是一種強效的抑製劑來減低炎症白三烯B4。理論上,橄欖油有助減低類風濕關節炎首次發病風險[4]

糖尿病:

紐西蘭最近有一項對中年肥胖男士進行硏究,硏究員測試橄欖葉對體內胰島素功效和患心臟病風險。四十多名參加者接受十二星期的雙盲測試。參加者服用安慰劑或橄欖葉膠囊(內含羥基酪醇,橄欖苦苷)後攝取高份量的葡萄糖。結果顯示服用橄欖葉血糖比服用安慰劑的較低[5]。同時橄欖葉有助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從而降低血糖。

總括來說,橄欖、橄欖葉有不少健康用途,但是大多數的數據來自實驗室測試或動物測試、具體臨床實驗卻不多。在二零一一年歐洲食品安全局刊登一份詳細報告,評論橄欖產品的標籤列明5毫克羥基酪醇或等同橄欖苦苷有抗氧化能力[6]。而其他宣稱降血壓、降低血脂、增強免疫力功效卻欠缺數據支持。


參考資料:


[1] Beauchamp GK, Keast RS et al. Phytochemistry: Ibuprofen –like activity in extra virgin olive oil. Nature 2005;437;45-46
[2] Zarzeulo A, Duarte J et al Vasodilator effect of Olive Leaf. Planta Med 1991;57:417-419
[3][3] Newmark HL. Squalene, Oil oil, and cancer risk: a review and hypothesis. Cancer Epidemio Biomarkers Prev 1997;6:1101-1103
[4] Darlington LG, Stone TW. Antioxidants and fatty acids in the amelior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lated disorders. Br J Nutr 2001;85:251-269
[5] Martin de Bock, et al Olive (Olea europaea L.) Leaf Polyphenols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in middle-aged Overweight Me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PLOS March 2013 Vol 8 Issue 3
[6]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health claims related to polyphenols in olive and protection of LDL particles from oxidative damag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Journal 2011;9(4): 2033

綠茶素的各種功效 What is the clinical role of Green Tea Extract?

以下文章收錄在<醫•藥•人>雜誌

作者:歐偉忠 Carson Au (註冊藥劑師)

綠茶素的各種功效

「茶」是最歷史悠久的飲料,而中國歷史可追本溯源到神農氏,史書記載:「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現今社會茶葉品種有幾百種,而綠茶是其中一種備受硏究。普遍認為綠茶有抗癌、預防糖尿病、減肥等疾病。當中孰真孰假,今期筆者為大家講解綠茶素在醫學上的應用。

綠茶葉不經發酵含有高濃度的抗氧化劑稱為茶多酚,而他們可分為黃烷醇(Flavanol)或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or EGCG),後者的濃度大約是30[1]。一杯綠茶一般含有100-200毫克的兒茶素(EGCG)。綠茶還含有生物鹼,包括咖啡因,可可鹼和茶鹼。而坊間很多產品聲稱含有「綠茶素」名詞,讀者必須明白產品含有多少兒茶素或黃烷醇。

綠茶素的功效:

從科學理論角度,綠茶中的茶多酚是抗氧化劑,它能消除自由基,並能減少甚至有助於防止一些它們所造成的損害。抗氧化劑是對抗自由基的物質 - 有害的化合物在體內,改變細胞,破壞DNA,甚至導致細胞死亡。許多科學家認為,自由基是促進老化過程,以及一些健康問題,包括癌症和心臟疾病。

癌症和心臟疾病 

查閱醫學報告聲稱綠茶素可以降低癌症和心臟疾病機會。這一類報告大多是人口硏究(Epidemiological Studies[2]。這一類硏究得到的結果比較概括,因為有很多外來因素影響報告結果,所以臨床應用的說報力比較低。例如,一項硏究比較喝綠茶的一群患乳癌的機會比不喝綠茶的一群低。而兩組病人的家族史、年齡、環境因素、病歷等皆可影響結果。直至現在,隨機雙盲測試的臨床硏究不多。

減肥

臨床研究表明,綠茶素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燃燒脂肪。在一項研究中,10名健康人(平均25歲,平均BMI = 25)分為三組[3]。一組服用次兒茶素(EGCG)和咖啡因50毫克,第二組服用50毫克咖啡因,第三組服用安慰劑。兒茶素一群平均每天燃燒能量是6754千焦,咖啡因一群是6,547千焦,而安慰劑一群是6,463千焦。從數據上兒茶素有助燃燒能量,從而幫助減肥。不過參與者人數太少,更大型的硏究是需要的。

在對照試驗中,240日本男性和女性參與試驗[4]123名接受測試者每日服用583毫克兒茶素,而117名接受測試者服用96毫克兒茶素。目的是觀察重量,BMI,內臟脂肪面積,腰圍和臀圍的跌幅,以及改進的心血管健康的跡象 - 收縮壓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報告指服用高兒茶素組的一群各方面的指標比低兒茶素好。從這項硏究指出兒茶素劑量是重要性。

糖尿病

綠茶傳統上被用來控制血糖水平。動物研究表明,綠茶有助於調節體內葡萄糖,而這些硏究只限於動物或試管型式測試。

2011年,針對二型糖尿病患者,台灣市醫院做了一項隨機雙盲硏究[5],硏究員測試服用無咖啡因的綠荼素是否對二型糖尿病有任何好處。兩組參與者大約40人,分別服用高劑量的兒茶素或安慰劑。硏究期為16星期,目的是測試綠茶素可否降低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結果顯示兒茶素沒有降低胰島素抵抗指數,兩者沒有分別。

副作用和毒性

綠茶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安全,無毒性的飲料。平均一杯綠茶含有10-50毫克的咖啡因,過度飲用,可能會導致煩躁,失眠,緊張,心動過速。哺乳期婦女也應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以避免影響幼兒睡眠。

有些人避忌飲用綠茶,因為他們認為綠茶是「寒涼」飲品。飲用過多令腸胃不適,例如胃痛、腹脹,消化不良,胃脹氣,噁心和嘔吐等。[6]其他副作用包括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如情緒激動,頭暈,失眠,震顫,煩躁不安等。這些副作用可能會涉及綠茶內含咖啡因,從而引起各種的副作用。不能排除其他物質例如兒茶素(EGCG)或黃烷醇(Flavanol)令腸胃不適,大部份硏究報告指出服用不含咖啡因的綠茶素,副作用是非常低。

總結:

綠茶內的兒荼素(EGCG)硏究指出正面的健康益處。但是這些硏究結果說服力不大。從綠茶素這個例子可看出,有時候產品製造商用一些初期的硏究報告誇大它的藥用價值。所以建議讀者不應盲目相信廣告的銷售手法或某某代言人的廣告


參考資料:


[1] Carmen Cabrera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Green Tea—A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06 Vol. 25, No. 2, 79–99
[2] Parmar Namita, Rawat Mukesh and Kumar J. Vijay Camellia Sinensis (Green Tea): A Review Global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2 6 (2): 52-59
[3] Dulloo AG, Duret C, Rohrer D, et al. Efficacy of a green tea extract rich in catechin polyphenols and caffeine in increasing 24-h energy expenditure and fat oxidation in humans
Am J Clin Nutr 1999;70 : 1040- 1045.
[4] Nagao T, Hase T, Tokimitsu I. A green tea extract high in catechins reduces body fa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 in humans.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07;15:1473-1483.
[5] Chung-Hua Hsu, MD, PhD; Ying-Li Liao, MD et al Does Supplementation with Green Tea Extract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e Type 2 Diabetic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Volume 16 No 2 157-163
[6] H. Sherry Chow, Yan Cai, Iman A. Hakim,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after Multiple-Dose Administration of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nd Polyphenon 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Clin Cancer Res 2003;9:331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