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收錄在<醫•藥•人>雜誌
作者:歐偉忠 Carson Au (註冊藥劑師)
上期<醫•藥•人>筆者評論白藜蘆醇,被坊間認為它是最好的補健產品。有趣的事,筆者在YouTube 看到多個來自台灣的影片,它們都是宣稱白藜蘆醇對健康很多,把它弄得有點「神化」了。若然白藜蘆醇是最佳男主角的話,那麼最佳女主角應是檞黃素。因為沒有槲黃素的話,我們身體很難吸收白藜蘆醇。今期筆者為大家探討槲黃素。檞黃素是什麼?
檞黃素來自英文Quercetin,它在其他文獻亦被稱為五羥黃酮、檞皮素或俗稱洋蔥素。檞黃素是黃酮類的一種,而普遍認為黃酮類如多酚類一樣,它們都是對身體有的抗氧化物。坊間把Quercetin 稱為洋蔥素其實是不合適,因為自然界中有多種植物含有Quercetin,這種化學物質不是洋蔥獨有。銀杏 Ginkgo biloba,貫葉連翹 Hypericum perforatum(聖約翰草 St John's Wort) ,黃花接骨木 Sambucus canadensis (長老 elder) 皆含有檞黃素。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內檞黃素和其他化學物質連結。例如槲黃素和糖份子結合被稱為槲黃素糖苷(Quercetin Glycoside),槲黃素糖苷可與不同的糖結合例如如葡萄糖,鼠李糖(rhamnose),芸香糖 (rutinose)等等。不同的植物含有不同濃度槲黃素糖苷,以洋蔥為例,洋蔥皮含有微量的槲黃素糖苷,大量槲黃素。而洋蔥肉則相反。兩者在醫藥用途上是有很大分別,其中一個原因是一系列的槲黃素糖苷是容易彼腸道吸收,而純槲黃素吸收能力是很困難。市場上的槲皮素産品大部是純檞黃素,應值得注意這一點。
紅酒泡洋蔥的由來
有一份文獻硏究白藜蘆醇容易被腸道和肝臟的酵素分解,而洋蔥內的檞黃素正好抑制這些化學作用。可能就是這種因素,紅酒泡洋蔥的食療隨之而誕生。當然,這並不是最有力的說法,但是回想一下,到底這條偏方是誰人發明?查閱互聯網分別用中文和英文"紅酒"、"洋蔥"、"食療"、"red wine"、"onion"、"recipe "等關鍵字,找到一名叫赤茂俊雄的日本人,資料 顯示根據赤茂俊雄的硏究,紅酒泡洋蔥有莫大好處等。大多數網站所屬的資料全是轉貼別人的資訊,而筆者再三找尋誰是赤茂俊雄,一篇文章也找不到。到底是否真有此人,還須再三搜查一番!
檞黃素的功效
値得討論一點是檞黃素的醫藥功效被科學家不斷硏究。利用Pubmed搜尋,找到過千份與檞黃素有關的硏究。細心地嚴選一下,當中大概有五十多份人類臨床硏究。整體來說檞黃素有抗氧化功效、有抗敏感如哮喘、濕疹等。更可以減低血壓、控制糖尿病、幫助運動員回復體力等。以下為大家探討一下。
抗敏感症
普遍認為檞黃素有抗敏感功效,它的功效與抗組織胺類似。並且能降低嗜鹼性粒細胞(basophils) 分泌。動物實驗測試顯示,檞黃素能抑制免疫蛋白球E功能,減少組織胺分泌。而從臨床試驗中,有一項來自日本的硏究[1],當中有二十多人接受八周異槲黃苷(isoquercitrin)或安慰劑雙盲測試,參與者服用100至200毫克的異槲黃苷或安慰劑。參與者必須在花粉傳播大約四星期前服用異槲皮苷,結果發現服用異槲黃苷者減少花粉症眼部症狀,而鼻部症狀則沒有分別。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白內障、糖尿病神經線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有一份臨床硏究[2],34名參與者塗含槲黄素的藥膏,每天塗三次,試驗期為四週。結果顯示槲皮素能降低糖尿病神經線病變所引起的腳步痳痺、痛楚等不適。
有大約1000人參與的隨機雙盲硏究[3],分別服用安慰劑或含500亳克或1000毫克的復方槲皮素藥片。這種復方藥片內含槲黄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3(煙酸)。這項測試為期十二週、參與者年齡介乎18至85歲,孕婦和小孩不能參與這項測試。這項硏究的目的是測試槲黄素可否降低引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如血壓、血脂等。結果顯示服用槲黄素一群輕微降低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和膽固醇。服用高劑量的槲皮素的一組,他們的高密度脂蛋白亦輕微下降。其他風險因素如血糖、C反應蛋白球、白介素6和白介素10則沒有分別。值得一提是這項硏究是製造商資助,但是硏究報告並沒有因為受資助而吹噓槲黄素的好處。
前列線炎
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硏究,三十多名男士患慢性前列線炎(chronic prostatitis)參與這項測試,分別服用安慰劑或500毫克槲黄素為期一個月。結果顯示服用槲皮素參與者減低痛楚指標[4]。
高血壓
多項動物硏究發現槲黄素能控制高血壓,而有兩項臨床硏究顯示不一致的結果。有一項雙盲硏究,參與者男女皆沒有高血壓症,而他們服用安慰劑或1000毫克的槲黄素二十八天,結果顯示槲黄素沒有降低血壓[5]。另一項硏究測試患高血壓症病人服用730毫克槲皮素二十八天,結果顯示槲黄素降低收縮壓為7毫米汞柱和舒張壓5毫米汞柱[6]。
槲黄素與藥物相互作用:
白藜蘆醇的例子可見槲黄素能抑制身體由一些酵素,從而令白藜蘆醇吸收量增加。有多項來自動物測試報告指槲皮素與藥物產生相互作用,當中已地高辛(Digoxin)最為關注[7],因為服用高劑量的槲黄素提升地高辛吸收,而份量過多地高辛增加中毒機會,甚至可以致命。槲黄素抑制CYP450酶包括CYP3A4,CYP1A2 、增加CYP2A6酶。槲皮素亦干擾體內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 藥物不容易排出腸道,令吸收份量增加,地高辛是其中一個例子。
劑量和副作用
槲黄素成人劑量介乎於每天服用200-1000毫克,而小童則不建議服用。因為兒童劑量還沒有被臨床測試,所以藥用劑量沒有被確定。槲黄素副作用包括頭痛、而高劑量則引致嘔吐、腸胃不適等。
結語:
從紅酒泡洋蔥認識白藜蘆醇和槲黄素。很多科學家作出不同硏究他們藥用價值,但是臨床硏究仍然是缺乏。筆者相信飲用紅酒泡洋蔥偏方沒有毒性,對身體沒有壞處。但是若然病人服用其他處方藥物例如地高辛就必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避免藥物和這些產品產生相互作用而導致藥物中毒。
[1] Kawai M, Hirano T, Arimitsu
J et al. Effect of enzymatically modified isoquercitrin, a flavonoid, on
symptoms of Japanese cedar pollinos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09;149:359-368
[2] Valensia P, Devehath CL,
Richards, JL, et al. A multicenter, double blind, 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ial neuropathy: a preliminary
report.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05;19:247-253.
[3] Knab AM, Shanely RA et al.
Influence of quercetin supplemenation on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J Am Diet Assoc 2011;111:542-549
[4] Shoskes DA Zeitlin SI et al
Quercetin in men with category III chronic prostatitis; a preliminary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Urology
1999;54:960-963
[5] Conquer JA Maiani G, Azzini
E et al. Supplementation with quercetin markedly increases plasma quercetin
concentration without effect on selected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isease in
healthy subjects. J Nutr 1998;128:593-597
[6] Edwards RL, Lyon T Litwin
SE et al. Quercetin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J Nutr
2007;137:2405-2411
[7] Wang YH, Chao PD Hsiu SL et
al. Lethal quercetin-digoxin interaction in pigs. Life Sci
2004;74-1191-1197